对不起,我们检测到您试图屏蔽广告,请移除广告屏蔽后刷新页面或升级到高级会员,谢谢
建安十二年(207),曹操北上征伐乌桓,秋,大胜而归。
回程的路上,曹操登临碣石山(位于河北省秦皇岛,具体位置有争议),望着滔滔沧海,他胸中豪情洋溢,写下了一首大气磅礴的“秋风诗”——《观沧海》:
东临碣石,以观沧海。
水何澹澹,山岛竦峙。
树木丛生,百草丰茂。
秋风萧瑟,洪波涌起。
日月之行,若出其中;
星汉灿烂,若出其里。
幸甚至哉!歌以咏志。
当时乌桓是东北方的大患,建安十一年的时候,乌桓攻破幽州,俘虏了汉民十余万户。
也是这一年,袁绍的儿子袁尚和袁熙勾结乌桓首领蹋顿(tà dùn),屡次骚扰边境,妄图东山再起。
为了断绝袁氏复起的后患,曹操毅然决定北上征伐乌桓。
战争一打,就是近一年。
次年八月,两军在白狼山狭路相逢。当时乌桓军队数量众多,而曹操则兵力微弱,主力重兵都还在后方。
眼看着生死就在一线之间,曹操力排众议,亲手将所持麾授予大将张辽,按照他的提议:
趁着乌桓军队阵势不整,立刻交战。
张辽也不负众望,带领先锋部队,大败乌桓,临阵斩杀了以骁勇闻名的乌桓首领蹋顿,降者有20余万人。
这次战役,不仅成为中国历史上一次有名的“以少胜多”的战役,也让曹操统一天下的宏愿,再迈进了一步。
了解了这首诗的创作背景,此时我们再回头看这首《观沧海》,不难读出曹操心中,此时该是如何的波澜壮阔。
“观沧海”,一个“观”字统领全篇。
诗人一步步登上了碣石山顶,他举目望去,大海的恢弘壮阔,尽收眼底。
不远处有山岛突兀耸立,点缀在平阔的海面上,两相映衬。
小岛上树木繁茂、百草丰美。
一阵萧瑟的秋风掠过,大海上波涛暗涌。
在曹操的笔下,大海澎湃壮美,浩浩淼淼;山岛挺拔高耸,草木丰美。
虽是秋色,却绝无半点衰飒寥落之气。
比之后世刘禹锡的“晴空一鹤排云上,便引诗情到碧霄”,更多了几分开阔意境、雄浑气势。
如果说,前面数句,诗人还在老老实实地据实写景。
那么到了结尾“日月之行,若出其中;星汉灿烂,若出其里”,诗人的想象力 ,终于开始痛快驰骋。
诗人仿佛看到,那浩瀚的海洋,成了万物的发源地。
光芒万丈的太阳,皎洁柔美的月亮,都自大海中来来去去,运行无拘。
星光灿烂,银河璀璨,都自海洋中孕育生发,然后冉冉而出。
它孕大含深,动荡不安。
它海纳百川,有容万物。
它吞吐天地,含蕴日月。
此时此刻,在诗人的忘情想象书写中,那本没有生命的大海,已然被赋予了卓绝而饱满的性格。
大海,终于成为了诗人自己的化身。
此时此刻,作为诗人的曹操,与作为政治家、军事家、野心家的曹操,合二为一。
他拥有着最博大的胸怀,怀揣着最恢弘的抱负。
盼望着如大海容纳万物一般,收揽英才,踔厉奋发,早日结束乱世纷争,一统天下。
在那个群雄逐鹿、白骨纵横的东汉末年,曹操曾是许多人心中,那个时代的希望。
唐诗与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两颗明珠,唐代被称为诗的时代,宋代被称为词的时代。词源于民间,始于唐,兴于五代,盛于两宋。